st东电(深视监管第九十五期|退市启示录之三持续经营能力缺失)

第三方分享代码
admin 9个月前 (08-15) 股票知识 181 0
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报道

4月20日,深交所作出东北电气发展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*ST东电”)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。作为一家有20余年A股上市历史的老牌企业,同时也是一家“A+H股”企业,*ST东电也曾经风光无限,但为何最终走向退市,不妨跟随本期《深视监管》来一探究竟。

深视监管第九十五期|退市启示录之三:持续经营能力缺失,*ST东电无奈离场

经营不善,转型失败

1995年底,*ST东电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,早期主要从事变压器、高压开关以及封闭母线等输变电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。公司曾是国内输变电设备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,上市初期,营业收入常年在10亿元以上。

但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,加之自身经营不善,公司竞争能力不断下降,市场份额日渐被蚕食。随之而来的是营业收入逐年下降,从巅峰时期的15.63亿元,一路下滑至2018年的3,000多万元。伴随着收入的萎缩,公司净利润不断缩水,特别是近十年来,大多处于亏损或微盈水平。

2017年,为谋求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,公司一方面剥离亏损子公司,退出输变电设备制造领域,仅保留封闭母线业务。另一方面,谋划以子公司上海凯欣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,开展酒店智能化通讯服务及“机票+酒店组合”网上营销业务,以改善业务单一的情况,并实现转型升级。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骨感。2017年以来,上海凯欣在多次更名后,最终变更为海南逸唐飞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,从公司名字的变化中,可见公司描绘的转型升级,不过是新增酒店业务做大收入而已。2018年10月,公司向关联方租赁场所用于开展酒店经营业务,但由于规模较小,2019年仅带来6,131万元的收入。2020年开始,受疫情影响,公司业绩差强人意。2021年年报显示,酒店业务全年仅实现4,000多万元的收入。

传统业务的没落,叠加新业务不及预期,公司近五年均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,被年审会计师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。

卖身多家,难以救赎

*ST东电原为沈阳国资控制的企业,2001年,原控股股东东北输变电设备集团公司因陷入债务危机,其持有的*ST东电国有法人股相继被司法拍卖,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自然人。

2017年1月,在公司控制权辗转多手后,北京海鸿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9.33%的股份,成为公司控股股东,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。

海航系入主后,也曾试图挽救公司,2021年曾多次通过关联交易将部分酒店转租给*ST东电向公司“输血”,用于扩大其酒店业务规模,并承诺提供财务资助。

但不及所料的是,2021年初,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,被申请破产重整,海航系整体崩塌。受此影响,公司对存放于海航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7,177万元存款全额计提减值,对持有的海航天津中心发展有限公司10.5%股权计提1.98亿元减值,直接导致公司2020年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,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。

本以为“白衣骑士”入主能推动公司扭转经营颓势,却难料新股东自身难保,再一次将上市公司拖入泥潭。

大浪淘沙,优胜劣汰

和本栏目前几期报道退市公司有所不同的是,*ST东电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,并没有盲目跨界,也没有屡屡违规。回溯公司历程,主业惨淡是公司挣扎在退市边缘的主要原因。

近年来,公司曾通过关联方资产捐赠、借助非经常性损益等方式增厚净资产和净利润进行保壳,但终究没有改变公司经营不善、持续经营能力羸弱的基本面。因两年净资产为负、扣非前后净利润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,公司股票触及退市新规下的终止上市条件,令人不禁唏嘘。

日前,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出席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,在谈到上市公司要着力提升“五种能力”时强调,资本市场既有大而优的行业“巨头”,也有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,无论哪种类型,都要聚焦主业。对于主业萎缩、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“空壳”“僵尸”企业,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,坚决推动出清。2020年底,退市新规发布,财务类、交易类、规范类、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标准全面优化,常态化、多渠道的退市机制逐步形成。新规运行一年多来,“空壳公司”“僵尸企业”出清速度加快,进退有序、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日益完善。

专业人士称,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,退市监管的不断加强,也将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调整经营策略,树立专注主业意识,实现稳健发展。对上市公司来说,只有聚焦主业、做强主业,着力提升发展的效率和效益,才能不断增强自身持续经营和造血能力,在资本市场的大海里乘风破浪。
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
相关推荐